来到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古路槽村,层层叠叠铺着绿色地毯的阶梯令人震撼,梯田里忙碌的身影仿佛让人看到了希望和丰收,走一看,大家都在起垄覆膜,这时在一群人里看到了一张年轻的面孔。

“你别看他年轻,其实是个“老把式”农哟!”一名大叔边锄着地边说道,这位年轻面孔便是这里有名的“95后”农田孟情。

路漫漫,返乡干事“有心人”

2011年,15岁的田孟情背上行囊,踏上去四川的土地,想要学成归来在家乡开一家川菜馆,可少年梦想哪有那么容易实现?很快,他就被资金不足的现实击退。

身回故土,心却迷茫,自己该何去何从?

村子里除了遍地的沃土再无其他,他看了看脚下的土地,想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土地还怕养不活自己吗?经过与家人的商量之后,他决定先种再谋业。

说干就干,2016年田孟情便开启了他的种之路,“现在政策好、行情好,多种几亩,不比在外挣得少!”田孟情笑着说道,如今他常年种30亩以上。

“返乡种首先可以尽孝,家里的长辈也都年纪大了;家里一直是种的,种养活了我们一大家子,是老本行,现在也想为家乡做点事;再有就是种也可以让我开川菜馆的梦想能早日实现。”田孟情边给我们介绍叶从育苗到收购的过程边说起了他对种的看法,在他看向田的时候,眼神非常坚定。

山巍巍,青年自有青年强

的路对青年人来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从小就看着家人邻居侍弄草,但真轮到自己管理几十亩田了,还是很害怕搞砸了的。”

“有时候天灾真的措不及防,可能一场冰雹一切都没有了。”但是一切的困难怎能难倒怀揣热情的田孟情?

在无数个或阴雨或炎热的日子,总可以在田间地头看到田孟情忙碌的身影。“每次农培训,他总是早早就到了,并且很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大胆尝试新技术。”当地叶技术员谈到田孟情都带着赞赏的笑意。

他抱着最“坏”的打算种,同时,不断向叶技术员求教,尽最大能力减少外部因素对叶的影响“站技术员常常过来给我技术指导,真的很感谢他们。”

“刚开始是我家几口人齐上阵,后来我就想试着再做大一些。”田孟情身上总是带着一股子的冲劲,“后来我们请乡亲们帮忙,让闲散在家的也可以赚点钱。”

在2022年,田孟情的种植已到达60亩,今年计划种植80亩。

乘东风,勇敢追梦或可期

政策扶持促保障。年来,宣恩县局积极推进职业农培育,着力发展80后、90后的职业农,不断培育种植大户,对青年农队伍在设备机械、技术服务等政策力度上进行倾斜,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走村帮扶暖人心。“有一次冰雹灾害来了,叶没地方烘烤,一名技术员同志知道我家情况后立即打电话说一起渡过难关,当时我的心就踏实了。”田孟情回忆道,“当时心突然咯噔一下,但是有了叶站同志的话我们就有了底气!”

“有时候受灾严重了,也常常会有站人员来我们这里了解情况,帮我们干活。”另一名农大叔说道。

“我们的农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基本上四季都在忙碌,都非常不容易。”杨站长看着地里耕作的农们说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心换心,尽可能为大家争取政策、技术支持才能无愧于他们。”

心有大海,便脚踏实地,“95后”农田孟情常对朋友们聊到种:“我不怕吃苦,而且这也不算苦,种有很多补助政策,并且是合同收购,不用担心投入和受益,至于那些灾害,可以找草部门和保险公司,有了大家帮助一般都可以度过难关。”

从前路茫茫到勇敢追梦,田孟情选择了一条返乡先种再谋业的路子,“等时机成熟了,我还是想开一家川菜馆,让乡亲们都尝尝我的手艺!”田孟情依然念着这个梦想。

对于一个肯干肯想的青年来说,又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梁佳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