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早起凉快,我用‘小白龙’去把东坡地里的草除一除,给烟苗培培土...”一大早,跟媳妇打过招呼后,48岁的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穆册乡玉皇庙村村民崔海钢将微耕机装上小三轮,来到自家的烟地开始了一天的忙活。清晨的东坡地,晨雾还没有散去,格外寂静,小白龙微耕机隆隆的机器声惊起阵阵鸟鸣,唤醒了整个山头。

玉皇庙村位于穆册乡东北深山区,平均海拔1400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土质疏松透气,是宜阳县久负盛名的生态烟叶种植区。山区环境好,但是地块却是分散陡峭,全村524口人,常驻人口仅350人。“巴掌地、补丁田,各家各户田块散,大型机械作业难,效率规模更别谈。”是一直以来穆册乡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因此,“地块散”和“作业难”也成为制约穆册乡烟叶发展的两大难题。

老崔年轻时,大儿子降生后,他听说种烟挣钱,便开始在这巴掌地里精耕细作,年收入稳定在5万元左右。过了几年,添了二儿子后,眼看家里开销日渐增大,老崔就一直琢磨着扩大种烟面积,他把想法告诉媳妇后,并没有得到赞成:“咱村地块这么零散,东奔西跑你忙的过来吗,累坏了自己,你不心疼我还心疼!”想法没有实现,这件事成为了老崔的一块心病。

在一次党建业务融合活动中,烟站邀请各村烟农开展座谈会,在会上,老崔谈起了这个话题,穆册烟站站长覃大庆了解情况后,大手一挥:“放心吧,包在我身上,我去村里帮你协调!”没多久,便传来了好消息:“老崔,在村委和烟草部门协调下,在离你家不远的地方,化零为整,又给你集中流转土地20亩,这下你可以放心大干一场了!”“覃站长,你这是解决了我的头号难题啊!”听到好消息的崔海钢,握着覃站长的手心情激动,仿佛年轻了好几岁。这下老崔干的更起劲儿了。

去年九月的一天,正在地里干活的老崔远远看到覃站长从摩托车上下来一路小跑过来,“老崔,告诉你个好消息,现在国家局加大科研力度,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适用山地作业特色农机,着力解决山区机械通过难、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我相信在科技的加持下,你的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效果会更显著!”“经你这么一说,这第二大难题也解决了,咱以后种烟更省劲儿了,种这35亩烟都不算个事儿了,我还得发展点别的产业,哈哈哈!”,老崔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集中土地流转和农机农艺融合解决了一直以来制约穆册乡烟叶发展的难题,烟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今年开始,在烟站人员联系和协助下,老崔还养起了蜜蜂,现在蜜蜂已发展到50多箱,土蜂蜜供不应求,老崔的收入也翻了番,俩儿子县城两套房子有了,车子也有了,一家人的日子过的是红红火火。(卢晓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