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万物并秀。坐落于潍河河畔的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西金台东北村里,成群的村民分散在田间地头。在这里,今年首季的胡萝卜正在紧锣密鼓地抢收。忙碌间隙,攀谈声和欢笑声不时随风回荡在黄绿相间的田野上空,空气里都是收获的味道。

“这一季胡萝卜成色不错,下一季播种前,可以再请农业专家给村民们讲讲管理方面的技巧,再就是考虑动员更多的村民改良地块发展胡萝卜种植......”一片繁忙中,山东潍坊昌邑市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村第一书记孙建胜边做笔记边和村支书李启琛商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驻村一年半以来,孙建胜经常站在这里,望着广袤无垠的庄稼,想着村里的发展,如何发现培养人才,如何改善村容村貌,如何引进产业致富......紧握乡村振兴的帮扶发展之笔,那些在他脑海中反复闪现的美好远景,如今已慢慢绘就出了幸福乡村的诗意画卷。

紧握示范带动笔,“赤诚红”描画党建领航新蓝图

走进村委办公室,整面的退役军人荣誉墙映入眼帘。组建退役军人党员先锋服务队(以下简称先锋服务队)是孙建胜驻村后干的第一件事。通过初期调研,他发现西金台东北村整体经济基础较薄弱,村内各项工作进展缓慢,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如何调动发展积极成了首当其冲的难题。带着问题,孙建胜开始了第二轮的走访调研。他发现村民中有六十余名退役军人,其中又有四十二人是党员。“我也当过兵,我觉得军人身上过硬的作风素质、冲锋在前和担当奉献的劲头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褪色不打折的,把他们集结起来或许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倍释放党建引领新动能。”孙建胜的一番话让同为退伍老兵的李启琛连连称是。在孙建胜的提议下,西金台东北村将退役军人党员分配到以街、巷为单位划分的网格中。先锋服务队员的职责除了定期巡查全村的安保、街巷的环境卫生情况外,还负责邻里矛盾纠纷处理监督、动员村民参与街巷自治、突发事件应对等。为了营造你追我干的干事氛围,村里还创建了“流动夺旗、先进上墙”机制,通过创造荣誉感和获得感,给退役士兵搭起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唱主角”。

在驻村工作中,孙建胜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乡村治理工作的“牛鼻子”,牢牢把握先锋示范带头这个乡村振兴的“关键词”。通过对现有党员潜力的深度挖掘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促进乡村振兴红色动能的释放。

“有当兵的在,我们老百姓就安心。听党的话,准没错儿!”正在巡查的退伍老兵路过后,村民高淑香不禁感慨。

图为退役军人荣誉墙

紧握村貌焕新笔,“生态绿”描画美丽乡村新蓝图

以前的西金台东北村,人居环境并不理想,大批老房子年久失修而坍塌损毁,成了“残垣断壁”;村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大街小巷、门前屋后堆放着各种树枝柴草;一到下雨,村内道路泥泞不堪。“房前土、屋后泥、门口杂物多、巷子脏乱差……”这是孙建胜在初期调研笔记中对西金台东北村道路的描述,如实记录了当地村民对道路条件的吐槽和亟待改善的愿望。

作为草的驻村力量,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帮扶工作的重点。在找到工作方向后,他积极投身于“户户通”工程中。除了与村干部对接沟通实施方案,积极向所在单位争取资金支持外,他还整合先锋服务队的力量承担起街巷清障改造工作。通过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捆绑式”“网格化”工作机制,定路段、定标准、定时限,逐巷逐户将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共建和家园共治。针对村里年龄偏大、无法清理自家“残垣断壁”和门前杂物的老人,先锋服务队积极认领包靠,在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老人喜欢花草、重视休闲娱乐的特点,帮助老人将“残垣断壁”改造成小花园供村民观赏,既美化了环境,又和谐了邻里关系,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在后期道路绿化上,孙建胜坚持和村两委一起靠前指挥、现场监督,用日复一日的“辛苦指数”换取村风村貌的“靓丽指数”,确保村民的房前屋后达到“去土气、添绿气”的效果。

图为孙建胜(右一)在道路绿化工作现场

点滴星光,汇聚成海。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如今的西金台东北村完成了从“出门一脚泥、进门一身土”向“房前红花、屋后绿柳”的碟变,整修后的道路宽阔滑,道路两旁的树木如士兵一般守护着村里的绿水青山,曾经破旧的小村庄正朝着高颜值乡村阔步迈进。

图为村容村貌前后对比

紧握产业振兴笔,“丰收黄”描画助农增收新蓝图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西金台东北村常年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传统的作物种植成本投入高,经济效益低。村里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被动地等政策“输血”不如主动寻找路子“造血”,在“造血”这条路上,孙建胜想到了土地流转,想到了合作社。在与村委反复建议、与村民反复协商后,西金台东北村确定了土地流转试点的思路。有了思路就要开始寻找出路,在与村书记李启琛数次调研后,他们发现了邻市的一家胡萝卜加工厂需要大量原材料这个商机。何不通过土地流转,发挥“水楼台先得月”这个优势,把胡萝卜种植和加工出口连接起来,提升土地价值和效益呢?军人出身的孙建胜和李启琛再一次不谋而合。从2022年起,西金台东北村通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本盘点盘活现有资源,实现企业+农户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就务工,获得土地流转+基本务工双收入。

图为孙建胜(左一)与村书记李启琛考察胡萝卜长势

如今,小小的胡萝卜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西金台东北村有80余户村民的360余亩土地通过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土地流转不仅使村里的一大批劳动力从粗放型农业生产中解放了出来,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土地由分散独立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

“以前费时费力一亩地挣300来块钱,现在一亩地就能挣1100多,而且不用花太多心思在谋出路上,播种、管理、收割等需要注意啥都有专家面对着面授课指导,加工厂派来的专家常年驻村,有啥问题我也不怕,一个电话他就来了。现在村里种胡萝卜的越来越多,我也感觉干劲越来越足啦!”谈及土地流转,村民李志辉激动万分。

图为村民收获胡萝卜

乡村振兴路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厚积薄发的努力。孙建胜深知,驻村工作要尊重乡村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以党建引领为本,以绿色发展为底,以创收致富为魂,把智慧用在为民解忧中,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上。现在,为乡亲们接上干净健康的直饮水已经纳入孙建胜的规划中。下一步,他将不忘求真务实的初心,牢记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使命,继续准确把脉乡村发展需求,紧握为民服务之笔,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一笔一划书写乡村振兴的“诗与远方”。( 窦鑫 宋鲁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