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天气初晴。站在三门峡灵宝市朱阳镇吴家垣村西岭地头的机耕路上,呈阶梯型的烟田错落有致,沟壑分明,一排排白色薄膜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与黄土地、绿烟苗交相辉映,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体验。
“今年的烟苗栽育得好、栽得好,你看都精神着呢!”在岭下百亩烟叶示范田里,吴家垣村党支部副书记、烟叶专干刘小朝蹲在地里,看着一棵棵刚从窖穴里钻出脑袋、茁壮成长的烟苗,他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刘小朝在烟田查看烟叶长势)
吴家垣村距离朱阳镇区东北4公里处,海拔约800米,全村常年种植烟叶2000亩左右,是灵宝高山生态烟叶品牌的示范基地之一。
“烟叶是我们吴家垣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全村种烟农户62户,占到了总户数的50%。去年,我们村烟叶种植1800亩,产值800余万元,户均达到13万元。”刘小朝说,是烟叶让他们吴家垣这个曾经全市有名的贫困村成功脱贫摘帽,也是烟叶撑起了乡村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现年51岁的刘小朝自身也是一名烟农,16岁起就跟着父亲种烟,迄今已有35个年头。多年来,他几乎没有出过远门,一门心思扑在烟叶种植上。凭着爱学习、能吃苦、不服输的劲头,他成为了村里最早一批“致富明星”。在被推选为村干部后,他决心带着村民们一起创业致富。2020年,地方政府提出了“打造高山生态烟叶品牌”的战略目标,他积极鼓励、引导村民将土地进行流转,推动烟田向土质适宜、路水配套、烤房充足的地区转移,由低海拔区域向高山区域转移,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在他的努力下,吴家垣村的烟叶种植规模逐步扩大,从最初的382亩烟叶增加到1914亩,年产值翻了30倍!
“现在这日子美美哩!(美美哩为方言。意指很好,很舒适)”在与刘小超交谈时,正在烟田劳作的陈彦超凑了过来。
陈彦超与刘小朝同岁。初中毕业后,他去到广东打工,由于缺乏手艺和技术,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2000年春节回家,刘小朝找到了他,鼓励他通过种植烟叶脱贫致富。当年,他种植烟叶17亩烟,收入近7万元。尝到了甜头的陈彦超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并添置了许多烟叶专用机械,当起了一名职业烟农。
“这些年靠种烟收入,不仅买了新车,还在城里购置了一套新房。”陈彦超说,最让他感到开心的是,在家门口创业能够照顾父母、陪伴孩子。“老大儿子高中毕业也在外打工,看到我种烟美美哩,就也回来承包了土地种烟,这个示范田里就有他的30亩烟叶。”
(吴家垣百亩烟叶示范田)
“那可不,现在啥都是美美哩!你看啊,咱们种地有补贴,种烟有扶持,今年烟草公司还专门针对示范区烟田出台了中耕除草补贴政策,进一步减少了生产投入成本。村里办了烟叶专业合作社,组建了育苗、农机、植保、采烤、分级、运输等专业化服务队,烟农省心又省力。另外,这几年烟草部门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烟田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越来越高,烟叶生产质量年年提升。去年,咱们村遭受霜冻灾害较为严重,但仍有不少农户的亩收益在5000元左右。”刘小朝说,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可靠的收益保障,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加入种烟队伍。这些有梦想、有追求的“新农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刘书记说得对,以前一看到庄稼成熟心里就打颤,那真是干怕了、累怕了,现在种地既轻松又舒心,真是美美哩!对了,刘书记,听说你又准备在县城买房了?”陈彦超打趣道。
“孩子马上就大学毕业了,房子先给孩子准备着。不是给你吹,咱种了这么多年烟,买房子咱不差钱!哈哈哈...”刘小朝的话把陈彦超逗乐了,俩人相互拍拍肩膀后分别走向了自家的烟田。
在灵宝乃至整个三门峡烟区,像刘小朝、陈彦超这样的烟农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将种植烟叶作为体面的“职业”,在国家“三农”政策红利下,正阔步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上......(王小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